长距离
400-880-9610
2024-04-05
文章来源:激光雷达老炮儿,转载请联系授权。
3月29日,北醒宣布获得广汽激光雷达定点,并与广汽零部件达成量产合作。北醒在一段短暂的沉默期后,一鸣惊人,迎来高光时刻。
拿下广汽这样一个超级巨头的大定点,无疑是行业大事、喜事,标志着北醒正式进入到激光雷达主牌桌。此次合作不仅为公司下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里程碑级的基础,也给京圈激光雷达公司们打了一个好样,并正式将“北方激光雷达战队版图”点亮。
北醒与广汽的深度合作,不光是一次来自顶尖车企的实力认证,也充分说明了激光雷达行业当前依然在发展、流动,处于小组赛和资格赛叠加的时期。任何一家对市场有敏锐把控能力、具备打造优质产品实力的优秀激光雷达公司,都有在市场中获得主要席位的机会,进入最后的总决赛。
此次合作落地,也是自去年11月16日,北醒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达成数十亿元投资合作协议、落脚广州以来,首次取得的重大业务进展,为其后续进一步拓展全国乃至全球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了“大哥们”的支持,自身条件还得“过硬”,这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那么,超级巨头广汽为何会选择北醒作为激光雷达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看重它什么?
通常来讲,一流公司选择合作伙伴,对应一流筛选机制,没有一流实力想必很难进入大佬们的邀请名单。向来低调的北醒,究竟是凭哪些“一流实力”捕获住广汽芳心的?
为此,我们特地联系到了北醒公司相关高层,试图挖掘出背后的一些“成功秘诀”。交流下来,分析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性能优。以其即将量产的256线车规激光雷达AD2-S为例,该产品基于北醒最新的应龙激光雷达平台架构,采用二维高精扫描系统和905阵列化收发设计,具备探测距离更远、分辨率更清晰的特点。
在10%反射率下具备200米的量程范围以及最高0.1°角分辨率和超过2M点频,其线束亦为当下量产激光雷达产品中最高。并且,配置很灵活,能够支持产品性能的快速升级,可大大缩短迭代周期。
此外,北醒和滴滴自动驾驶还联合推出了针对L4 Robotaxi的场景具有超高性能和适配性的“北曜Beta”,线束高达512线,是当下首款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
2,成本优。北醒“应龙”激光雷达平台以高精2D扫描搭配阵列收发的技术架构为核心,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设计,不仅能带来强感知力和更强感知性能的升级空间,还降低了激光雷达的模组数量,使得北醒激光雷达所使用的发射器数量仅为1D扫描架构的三十二分之一、接收器数量仅为1D扫描架构的八分之一,具有长期性的成本优势。
想必这也是广汽这次选择与北醒合作的一个重要考量,有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产品组合、快速应对新竞争局面之需要。在市场竞争如此惨烈、争分夺秒的当下,这项能力对于车企而言无疑是有巨大吸引力。
4,能量产。这是与车企能否达成最终合作并落地的“基座能力”。激光雷达行业本质还是高科技制造业,其落脚点在“制造”。知易行难,要真正做到“能量产”,不仅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还需要大量一线实践经验的积累。生产制造这行,干过的跟没干过的完全不一样,干过百万台的跟干过几万台的又不一样,很多经验教训必须要做过才知道。
在量产能力建设方面,北醒已有相当优秀的积累并且成长还在加速。一方面,自成立以来,其产品在智能车载、智能交通、智能工业传感等领域,已有累计交付超过百万台的经验沉淀。另一方面,新技术架构所采用的模块化设计可有效缩短生产校准时间,且工艺简单可保证更高良率,进而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目前在全国打造并拥有北京顺义研发制造基地、广州捷普制造基地。其中,广州捷普制造基地是与广州捷普合力进行工业化投入并布署专用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产线。该产线由数字化管控,生产高度自动化,最多可实现100多道激光雷达核心环节工序的自动化生产,满足多型号高精度激光雷达量产需求,总年产能超过30万台。且,已经开始量产。
广州日报 吴子良 拍摄
3“优”+1个“能量产”,便是北醒“过硬”一面的体现,也是拿下广汽之关键所在。当然,还包括创始团队综合素质、公司战略执行能力、组织经营效率、研发水平、营销推广能力、财务状况等,软实力、硬实力缺一不可。
从这个角度看,综合实力过硬的北醒落地广州、及与广汽的牵手,其实也意味着广州有了自己的高性能激光雷达和与之匹配的各项能力,不仅有发达的整车产业,先进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在加速发展,这对提升广州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十分有意义。
除此之外,供应链管理及安全需要也是广汽联姻北醒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供应商单一/过度集中问题、供应商背景、竞争机制、供货/品质稳定性、公司可靠性等等,这块很好理解,不展开细讲,是所有玩家的共同机会。
北醒与广汽的这次合作,同时还证明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企业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而会一直追求“综合更优的方案”。这种“更优”可能是出于产品技术考虑,也可能是出于市场竞争需要,还可能是两者之外的其他原因,总之,是一种基于当下与未来、局部与全局多维度下的综合考量。
其根本动机,在于两个字:领先。只有领先,才能持续生存发展、维持稳定的盈利系统,才有机会获得超额利润。
于是,有了看150m的激光雷达,就想要看200m的,有了看200m的,还想看500m的;今天100成本拿,明天就想80拿;今年跟1个伙伴合作,明年还想再加2个;眼下的技术用着挺舒服,但还是要布局下一代新技术。既要消除潜在风险,又要提高当下产品竞争力,还要在下一轮竞争周期中提前锁定优势,为何?为了领先。
因此,只要社会发展还未停滞,企业对于“更优”的追求就不会止步。作为消费者的“人”不也是这样吗?有了5000万像素,还想要8000万像素,8000万够牛逼了吧?雷军说:1亿像素!然后消费者又嗨了。
8000万和1亿的相片真的有很大差别吗?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认,他就是想要更好的,不仅要更好的,还要更安全的,最好价格还便宜,这是人性,无可指摘。大多数人一生追求的无非一个“更”字。
这样说来,企业追求“更优”,说到底还是被消费者“逼的”。只不过,企业追求的“更优”更复杂,不是单方面“更优”,而是各方面权衡下的“综合更优”,只要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客户需求,更好应对竞争。
因此,任何一个行业,无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需求的更迭都会一直存在。只要找准了切入点(不管哪个方面),随时都有机会爆发。
激光雷达行业亦是如此,北醒的一鸣惊人便是很好的佐证。如果需求已经固化,那么市场便不会再容得下其他玩家;如果车企不再追求 “综合更优的方案”,那它为什么还要选择或新增一家北醒?
更何况,当前激光雷达对整个汽车行业的渗透率也就才过1%,变数还很大。随着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消费者会对激光雷达有更多的认识和感知,激光雷达的发展和进化势必会从市场导入期阶段由车企意志决定逐步过渡到最终由消费者意志决定,这是根本也是规律。
那消费者要什么?刚刚已经分析过了,一方面,人性总是要“更好”。
如果我们从当下市场竞争及车企阶段性诉求这条“明线”中跳出来,来看激光雷达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那么,几乎可以得出结论:消费者一定是喜欢更安全、更高性能的产品。这是隐藏在背后、真正驱动商业发展的“暗线”,一切波动都围绕它展开。
正如,摄像头已经很成熟、够先进、也便宜,但仍旧满足不了消费者对于“更安全”的追求,不光要摄像头,他还要超声波、毫米波、激光、甚至相控阵……
从这个角度看,北醒目前在高性能产品上的布局是符合消费者长远利益的。
另一方面,人性又历来善变,于是车企也不得不跟着“善变”。所以,需求的变化必然会持续发生,任何一家公司只要抓住了这些变化,就有机会在变局中一跃而起成为“头部”。
通常而言,一个行业越处早期,需求更迭和变化会越快,发生变局的可能性也越大。基于北醒的案例,便不难得出“激光雷达尚处于小组赛和资格赛叠加的时期”这一结论。并且,车载市场之外,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物流等热门新兴领域也都有激光雷达的广阔应用前景,市场空间巨大。只要还在赛场上,就有最终捧起大力神杯的可能。